<
新辣文小说网 > > [三国同人] 香草门庭 > 第231章
    画栋朱梁,玉阶金柱,青砖铺地,栋宇高深。

    雒阳南宫殿宇数十,纵使经历宫乱,整理过后,还是有那么一二三四间可用。

    这日朝会,便是在宣德殿中举行。

    “啊”

    伴随殿外一声变了腔的惨叫,殿中一向端庄肃穆,公卿都忍不住惊恐失色。

    不消片刻,衣裾染血的男子,垂着头被拖人进殿来,丢在天子面前,其人倒在地上,一动不动,看不出是否还活着。

    御座之上的天子刘辩抖得冠冕上旒珠乱撞。

    董卓站立殿中,魁伟的身量显得相当威慑。

    “还有谁人反对?”他睥睨公卿,一笑露出满口腥黄獠牙,“常听闻孔圣人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日谁若再有言宫刑者,便先正身以行!”

    众人齐喑,即使方才还激烈争辩者,此时都没了舌头。

    今日上朝,董卓拿出一份上书,请求天子废除宫刑,一则怜悯百姓,一则避免十常侍之乱再次发生。

    这道上书,就如同在湖心丢下一块巨石,顿使殿中朝臣群情沸腾。

    诚然,即使是汉室宗亲,也不能坦白直言阉人在皇权集权中的作用,但反对者们,也认为自己理由充分。

    理由有三,一则不用阉人守宫禁,将来可能混乱天子血脉;二则宫刑常常作为死刑的减刑宽赦,废除宫刑有失仁德,三,全面实施阉人宦官制度的是光武皇帝,圣君的谕令岂能说废就废。

    况且,这种朝廷大政,岂是一个边鄙武将你能说的?修你的宫墙去吧!

    争辩伴随着人身攻击,开始董卓忍了,他显然也做过许多功课,极力论述历代阉人乱政旧事,想要说服群臣。但很快,忍一忍二忍三,终于忍不住,遵从内心,暴力执法,让最新出场的这位切身体会了“圣人之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既然你那么喜欢宫刑,那就让你试试宫刑的感觉。

    众臣怎么也未想到,先前还同他们理论的董卓,会突然暴怒,当场将朝臣拖出殿外执刑。

    甚至许多人都来不及想,这里明明是皇宫大内,董卓为何能指挥守卫,如有臂使。

    “吧嗒”

    隔席一声脆响,荀柔皱了皱眉,抬眼望过去,只见卫尉张温的玉笏板跌落在地。

    虽然笏板侥幸未碎,但张公对着满堂望来的目光,抖如筛糠,几遭没有将笏板拾起。

    董卓轻蔑一笑,“卫尉殿前失仪,来人”

    “咳咳咳。”荀柔捂唇低咳,“张公两朝老臣,耳顺之年,犹思侍奉天子,纵一时失措,陛下宜当稍且宽宥,以示仁德。”

    说起来,所谓卫尉,正是守卫宫禁之臣,居然被董卓一个外来者,在皇宫之内,天子之前如此威胁,真是……荒唐得让人想笑。

    “是……是……些许小事,不必责备。”刘辩颤着声音,连连道。

    董卓瞥了一眼太傅,又抬头望向天子,昂首问道,“陛下仁慈不知臣之上书,陛下许是不许?”

    “董卓!”袁绍怒喝而起,“你岂逼迫天子至此!”

    “袁本初,你也想试试腐刑之滋味吗?”

    袁绍动了动嘴唇,若是刀斧加身,他必然不惧,然而……

    荀柔心底生出一种果然如此,又忍不住遗憾的情绪。

    整个雒阳城,唯一可能在军事上与董卓抗衡的袁氏,到底还是不能。

    “咚!咚!咚!”

    伏地之人,忽然呜咽一声,以头抢地。

    原来此人一直醒着,只是实在羞惭无言,方才装死。

    董卓唇边溢出一缕得意之笑。

    “够了。”曹操忍住怒开口,“董公莫非欲要此人自戕于大殿,自戕于天子之前!”

    “是孟德啊,”董卓缓了语气,“孟德所言甚有道理,来人将向郎中送去太医署,好生医治。”

    事既缓了这一重,再议也不合适,只能宣布退朝,不了了之。

    但废除宫刑之政,却被传了出去。

    朝堂之外,修书修傻了的太学生、博士,以及寻常百姓,显然并不明白关于宫刑之内的博弈,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废除宫刑,一听便是仁政。

    对于普通百姓,他们从没享受过法外开恩的减刑,自然不认为保留宫刑和天子仁德有什么关系。

    况且,先前宫中宦官多么气焰嚣张,在雒阳城中百姓最为清楚,如果废除,那么这种人大概就没有了吧,百姓们抱着这样朴实的希望,民间甚至再次出现颂扬天子圣明的言论,仿佛新登基的少年天子,是举世无双的贤名陛下。

    得知这些消息的荀攸,只是淡淡皱了皱眉。

    而在董府之中,李儒却向董卓谏言,“荀含光非常之人,若不能得之,明公当早图。”

    “派去颍川的人,回来了吗?”

    “……尚未。”

    “那何必着急。”

    作者有话要说:

    荀柔:控制局面。(暂时)

    第134章 醉吟子衿

    夜色四合,雒阳城中,承平里内,犹有钟鼓歌吹,随风处处飘散。

    缓歌曼舞,娇颜半遮,肴核美酒,觥筹交错。

    今日宴席,荀柔请了三方人士,太学、尚书台、并州兵将,一方面是为支持废除宫刑之事,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拉进几方关系。

    董卓大闹朝议,太学书生和百姓议论、支持,最后天子同意下令废除,数日之间接连发生,令人难以招架,若说宗亲还有公卿,还看不出其中有他荀柔推动,未免太看不起人家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