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辣文小说网 > > [三国同人] 香草门庭 > 第353章
    所以

    “《说文解字》曰,国者,邦也。《周礼》有云”

    “等一等。”

    周围众人一起露出同情之色。

    站在众人之前讲解的年轻文吏一顿,在观看了之昨天所有试讲者的凄惨下场,他看向突然插话的太尉,眼神中已露出隐隐畏惧和祈求。

    “邦又为何物?”荀柔仿佛并未看到对方请求的目光,像个捣乱课堂的坏学生,问完还冲年轻文吏勾勾嘴角。

    他的文化教育是亲爹一对一亲自教学,水平可以说不错,所以知道《说文解字》里国、邦两个字的解释是完美闭环国,邦也;邦,国也。

    说了当没说,没说当说了。

    文吏显然也知道,嘴唇颤抖,好一会儿才抖出,“邦……邦者,亦封也。”

    不错啊,还能背《释名》,真是很不忍心为难他呢,荀柔摇摇头,“封者,当作何解?又有今者四境之内,非封之地,不算国吗?”

    文吏蚌住了。

    知道这些士子会出问题,荀柔专门安排了每人试讲一字。

    昨天他玩找茬乐了一天,这看来还没悟啊。

    他打了个呵欠,太尉之职当然不会只有培训文吏,他晚上回去看文书,白天这些反倒算休息做一个吹毛求疵的甲方,简直是快乐。

    “国者,域也,执干戈所卫之地,如此解释,太尉以为如何?”

    粗衣短褐的青年起身,拱了拱手。

    终于有人说道点上,荀柔精神一振,一看竟是徐庶。

    这个答案基本已经合格,但他还是追问,“何为干戈?”

    “干为盾,戈为兵器,平头之戟。”青年毫不犹豫道。

    “何为卫(衞)。”

    “卫(衞)者,执兵以向四方,以对外辱。”青年想了一想回答。

    这次解释时,他选择了更为简单通俗用词。

    “徐元直?”荀柔站起身。

    “在。”青年抱拳一礼。

    “从今起,学吏以君为长,细研字解,以通俗易懂为要。”

    “谨授命!”

    原本要是没有人合格,荀柔准备将所有人为难一遍,将这些读书人傲气打掉,再给他们提示,不过有人悟出来,当然就不用再让他多费功夫。

    【(光熙二年),七月,(荀柔)慰镇三辅及河东,辄见二千石、长吏、官属、佐史,考察黜陟,诛阿枉不平者五十又二人,并令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是岁,关中田亩丰稔,试吏取三百余人,置学吏,以教化四民。

    十一月,袁绍进兵河内,南匈奴南寇上郡。】

    第198章 天下棋局

    时局实在瞬息万变。

    握着堂兄荀谌千里快马来信时,荀柔不切实际的想。

    当时,他刚巡视一圈河东回到安邑,一方面是考察吏治民生,另一方面验收启蒙扫盲任务成果。

    天气一日比一日冷,不过正是农闲庶民才有时间学字,沿途成果不说斐然,但总的来说,能选择参加这等考试的人,都算狠人,有赌性,有野心,尤其是参考学吏。

    故而,他虽然只布置了二十二字,但许多人都超额完成任务,普及率有参差,但教学进度却都超了前,多教授了所居县、里之名,本地大姓,天干地支等等与生活密切相干的字。

    若说有什么不足,就是明显女子普及率,远不如同地区男性。

    当初考试,荀柔私下专门同负责报名的文吏说过,如果有女子前来报名不得拒绝,可惜是一个都没有。

    这次扫盲也是,学吏都是男子,不可能主动提及让女子参加,各乡里也自觉地没有女子前去上课。

    众人都认为理所当然,荀柔心理琢磨还是当初考虑不够周全,奖励了普及率较高而非进度快的学吏,然后决定明年在织社里给女子单独组织学习。

    这件事,他交给段煨。

    河东初期建设基本完成,织社、盐铁矿、百姓扫盲都做好了开端,将各种问题发现出来,刺头也都给摆平了,剩下的段煨作为太守要再做不好,那就只能不客气将其拿下。

    已是十月底,布置好河东这边明年的工作任务,行李侍卫都已准备停当,路上赶一赶,当能在冬至前回到家。

    这次休若兄也同他们一道回去,让副将梁肃留下守平阳。

    去年河东新定,是以不放心让堂兄留守,其实张辽部一直在并州南部定阳一带,南匈奴主要部落也向东迁徙,安全性基本上保证。

    但就在他即将启程前,消息从东面而来。

    跑得精疲力尽的一小队骑士,都一副在泥雪里翻滚过得狼狈样子,跪在堂下软烂得起不了身来。

    “群青,修平?”荀柔认出两个小队长,正是当初他家收养的黄巾余孤。

    “公子!”“先生!”

    郑仲、苏文二人当即跪拜见礼。

    几年不见,当初少年郎都成了成熟的青年。

    “一路辛苦了,不必多礼。”荀柔拿着尚带体温的白色丝帛,看了一眼,愣了愣,又看了一眼放下,“来人,端醇酒、烹雁以飨诸君。”

    “先生”郑仲挣扎要起身。

    “别担心,不急一时。”荀柔面上不动声色的摆摆手,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瞬间心里究竟想了多少念头,“你们先饮食休息,休息好再说话。”

    “阿兄。”他抬头看向匆匆赶来的荀彧,两人一同避入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