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辣文小说网 > > [三国同人] 香草门庭 > 第508章
    但他心气高凌,并非所有人都理解。

    今次长安策试取士后,太学博士孔融等人,就上书,借本朝贤令王涣之句“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称策试后授官太低。

    并以此指责朝廷慢待贤臣,闭塞言路,独为一言。

    孔融名门之后,颇有声望,话说到这样地步,便不能视若无睹。

    荀彧在石砚中蘸了蘸笔,向堂外秋日晴空望了一眼。

    坐在堂内一侧的两位书吏,相互顶肘,目光一对,相互示意。

    虽说加班,但随荀令君做事,大家向来也是愿意的,只是今天

    自端午过后,逢有节日或节气,每月总有一天,太学在渭水边开辩经盛会,今日霜降,正是本月集会之期。

    今日辩题,自然早已广而告之:

    辨《古文尚书》之《咸有一德》与《傅说之命》二篇,是否为后世伪作。

    “古”、“今”两家学派之争,本身就很刺激了。

    如今谁人不知,荀家是古文派,如今太尉荀含光先父荀慈明,便是古文派大儒。

    而今文派,则由孔子第二十世孙孔融,孔文举亲自擎举旗帜。

    这两篇文,历来也颇有争议,先孝灵帝时,所刊刻的荀慈明所注五经《尚书》,当时并无《咸有》《傅说》二篇,却是今年重刊后,添加上的。

    《咸有一德》中,伊尹教导周成王“常厥德,保厥位”,要修德专一,才能保持帝位。

    《傅说之命》中,武丁求教于贤人傅说,傅说告诉武丁,“惟民从义”,要谨慎对待百姓,才能保有帝位,“唯学,道积于厥躬”,要不断学习,并增长道德。

    单独来看这两段文字,并没有问题,但结合实事,就让人觉得有些微妙这两篇文,可是尚书之中,极少以臣教君的文字。

    周公训诫周成王不算,人家毕竟是亲叔侄。

    有了诸多让人浮想联翩的要点,今日值班的两个文吏,都想去看热闹。

    却又意外他们都以为荀令君今日一定会去参会,但眼见近午,都无动静。

    荀彧低头对比着御史台送来的名册,册上考中策试受职,却滞留长安,不往就任者名字,他已亲手誊抄下来。

    尚书台职责包含有官吏授职与升迁,这篇名册尚书台要留档,他也要记下心里。

    察举征辟之制行至如今,弊端已经显露,一则恩出私门,二则门户之见越盛,三则,朝为乡隐,暮登庙堂,即高谈阔论,却无实能,四则,为得征举,庶多乖丑行事以图名声,五则,故意征辟不就,以张已之声望,以图高名厚位。

    故虽非全无益处,但策试必要逐渐取而代之。

    只是,对于有才华者,他还是有些惋惜。

    既然含光并未指明时间,他便决定缓一缓,到在立冬再宣令。

    他想给这些士子留一点考虑的时间。

    但立冬过后,天气严寒,已不能出行,若到时还未启程,是必定不会就任了。

    搁下笔,荀彧目光望向两名书吏,二人俨然已魂不守舍。

    “今日就到这里罢。”

    他将书案整理干净,缓缓起身,虽怀隐忧,却并不展露于行色。

    一个年轻些的书吏,忍不住开口,“令君,要同去渭水经会吗?”

    荀彧摇头,温声道,“二位自去便是,我若前去,恐怕影响辩论公平。”

    “难道不怕辩输”

    年轻书吏才脱口而出,便被一旁年长者拉住衣袖。

    “令君又未公开支持哪一方,何来输赢?”年长者连连向同僚施以眼色。

    话,心里知道就好,怎能说出来?

    荀彧如何看不见二人动静,只温和摇摇头,“学问争辩,并非要争胜负,若能辩清意理,就是好事,若有过,则改之,善莫大焉于是。”

    他不等二人再说出奉承的话语,轻轻点头,缓步而去。

    辩论只限于太学则好,只是学术之争,他要前去,结果且不谈,要更生波折。

    君子已去,余香犹萦于堂内。

    年轻书吏,露出懊恼之色,“方才我怎么说出那样的话!”

    他今年才调入尚书台,好不容易与令君说两句无关公务的话,他刚才却说的啥?

    “无事,无事。”

    年长书吏其实也是今年才入尚书台,不过在当初太学改制后,应招在太学做了好几年专作抄录的诸生,早就抄得火气全无。

    他原本不过识得几个字,并未读过多少书,也是那几年律令、月令抄得不少,才得以考试通过,入了仕。

    眼下,却安慰起年轻同僚,“只要做事勤谨,以你的年岁,将来大有可为。”

    “徐君”年轻书吏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对方这句安慰是事实,而同样还隐含一层真相则是,以四旬年纪才得以考中入仕的对方,却不知能再跨几道官阶了。

    “我说不得能做到县令呢,”年长者笑道,“荀太尉先父慈明公,当年也不过县长你还去不去看辩经?”

    “同去,同去!”年轻者连忙道。

    这边二人,匆匆小跑赶路。

    另一边,荀彧登上马车,车夫不必询问,照旧将马一牵,往西面直城门出宫。

    行至门口,荀彧亦照旧下车,步行绕过门口矗立的天下为公石,又在石之正面停驻,仰头凝望片刻。

    待他收回神思,正要登车,却远远望见一辆涂朱绘彩的戎车,由一匹黑色骏马所领,迎面疾驰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