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辣文小说网 > > [三国同人] 香草门庭 > 第543章
    这时候再有人造谣,一次、两次、三次,就是曾参也会因谣言而被质疑,况且这些德行远不如曾子的普通人。

    彼此会冲突,然后升级,再之后,就是爆发。

    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而这次文武分制,这些人借此胡乱造谣,也非不可能。

    “什么人在鼓噪?都在什么地方?”荀柔直起身,神色严肃起来。

    “这一二年,天下名族,辇来长安,有不愿为小吏者,皆寻旧例,依公卿府为宾客。”

    这,就是有利益冲突了。

    荀柔无奈地捏捏鼻梁,“文若,以为当如何?”

    “是否先稍加抚慰,优容一二,为一时之计?待天下定后,再分而化之?”荀彧虽如此说,神色到底有些犹豫。

    这显然是过往,最简单直接的办法,也是通常的办法,给这些士人一点安慰甜头,他们就能捧着他的衣角大唱赞歌,把整个天下粉饰得歌舞升平。

    但荀柔不愿意。

    “为政者,包容天下,况天下疆土开阔,将来需要士人治之,阿弟,弃一二人可以,却不能尽寒天下士,以卒吏治民秦之鉴,非远。”荀彧忧心忡忡。

    纵使心有预估,被堂兄一说得,荀柔竟还是觉得很有道理。

    哪家朝堂不放几个吉祥物?

    不是说,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嘛。

    利弊权衡在他一念之间,荀柔捏着犀角,辗转难以决断。

    从长远看,士人需要团结,从近看,长安、关内需要安定……

    “咔嚓”轻轻一声。

    寻声望去,荀攸一脸沉静,神色肃穆,就是手中还捏着半块薄饼,破坏气质。

    烤得焦黄的饼,菲薄一片,形如绢扇,故名扇饼。

    荀柔眨眨眼。

    温暖的寝室,炉火通红,屏风之内,青布幔围三面,相近五步之内,三人面前各一食案,一碟烤薄饼,一碗雪白水牛乳酪。

    荀攸碟子里饼少了一半,酪也只剩半盏。

    所以,原本只是找两位亲友吃喝聊天聊政治也是聊天嘛怎么他就严肃起来了?

    这事,也不是今天才出,也不是今天才知道。

    荀柔取了一片饼,蘸了一些酪,递给堂兄,“阿兄请。”

    长安城压力大,吃片脆的,解解压吧。

    “……多谢。”荀彧愣了一愣,才哭笑不得的直起身,一手接饼,一手还得兜底,以免酪浆洒落。

    “这事,诚如阿兄所言,可能有人趁此之时,搬弄是非,不过既有兄长之先见,可以从容布置,我更有何忧!”

    这些人的手段,也就是他在冀州用的那一套嘛,也没什么新鲜。

    大不了,就再用大军,清洗一回,反正有年初那一回经验,这种事对普通百姓生活根本不会有什么影响,对他也不会有。

    冷静下来,荀柔意识清楚。

    他这太尉如何当得安稳,凭什么在长安发号施令,让人听从、宣扬他的政治主张。

    又不是那些多嘴的纵横之士和儒生。

    堂兄也不是不知道,就是……之前没看出来,也没想到,堂兄也有亚历山大的时候。

    将一片饼塞进嘴里,荀柔感慨地咔嚓大嚼。

    “公达,控制长安城内舆情,今岁就交予你。”

    “小叔父放心就是。”荀攸平静地端着酪,答应了。

    既然今年不需要随军出征,他也就不必在家养精蓄锐,新年后,就回到御史台,逐渐接手回工作。

    “文若,年初有新计,春耕,出征事宜,令朝中上下俱忙碌起来,就无暇关心谣言。”

    荀彧眉头欲颦难蹙,终究失笑,放下薄饼,揖手曰,“唯。”

    “春日,生发之机,草木萌,万物新,我请大兄,能否让太学诸生,其姿仪雅正者,在渭水比赛,吟咏几回诗歌。”

    再搞点儿人民喜闻乐见的事情。

    “……对了,免役!阿兄,以你之见,可否以效力东征为由,赐京兆、河东、冯翊、扶风百姓,爵一等?”

    与热闹的官制不同,新颁爵制,虽然与每个人都切身相关,可就是高阳里,也少听人议论,或许私下在家各有说法,但至少荀柔没怎么听见人公开发表意见。

    至于民间,还未宣示普及。

    它不起眼,看上去是与过去汉家一脉相承的削弱。

    尤其是一经颁定,在其后赐诏中,有人已积下四等爵虽说免口赋、免役,又能传子孙但大家还是习惯将之与先前没用的民爵,等而视之。

    东汉之后,十九等关内侯以下,已皆无实际好处,只能在宴饮时排个座次。

    为了鼓励大家为国尽忠的积极性,于是,又在关内侯之上,出了新的亭侯、县侯、乡侯,都是有食邑,但不治民。

    当然,无论如何,食邑毕竟是好事。

    但事实上,大家很快意识到,根本没用。

    皇帝近臣,纵使没有实封,也能随意侵占民田,而爵主若是家族衰落,即使有封,也未必能拿回钱粮,甚至直接被人夺去。

    至于爵位的其他利益,也全看此人有没有官职,是否得天子重用,而一个人有官有权,又何需爵位?

    最后,爵位渐渐就沦为荣誉和象征。

    就像他,许多年没回过颍川,阳城侯这个爵位,他自己都几乎忘记了,但自前年孙策拜为颍川太守,他已经连续两年收到阳城贡赋还是按一万户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