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照顾柳家的正牌大小姐,孝顺养父母,孝顺亲父母, 也照顾自己血缘上的姐姐弟弟。
还会在血亲们对柳家财富表现出贪婪时及时劝阻他们, 从不让于家人惹恼柳家。
对柳家,柳墨馨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养女,柳家愿意为了柳墨馨而时不时给于家一些好处。
对于家,柳墨馨是一个不忘本的好姑娘, 她会利用自己在柳家学到的东西、建立的人脉给于家人指出更好的发展路线。
数十年后,柳家依然财源滚滚, 于家人也几乎个个称得上小富。
很多人觉得, 后者比前者更加不容易。
贫穷之家突然获得大笔钱财, 很容易走入歧路, 但于家除了最初几年飘飘然外,后来居然稳了下来、懂得了用钱生钱。
即使是家里最不会赚钱的于大凤, 至少也懂得花钱节制、把有限的钱用在她认为最能也最适合提升自己的地方, 比如买书、买课。
后来于大凤成为了小学副科老师, 富有不可能,但保证了衣食无忧生活平顺。
但小富的于家人里不包括于二丫。
于家其他人,连堂表亲都富了, 唯独落下了于二丫。
这是于二丫对柳墨馨嫉恨入骨的结果, 也是她嫉恨的原因。
在于二丫记事时,于家人对于二丫已经没了嫌弃,而是几乎纯粹的忽视。
与这种忽视相对的, 就是对于幺的重视和对于三妞的怜惜。
于二丫可以接受于幺的被优待, 毕竟他是男孩嘛。但凭什么于三妞能得到那么多宠爱?
于三妞明明什么都干不好,还经常生病、拖累别人, 又和她于二丫一样都是女孩,凭什么于三妞就能被怜惜?
连于幺,对她于二丫霸道、一点东西都不肯分给她,却会在吃到好东西后立刻藏一部分,然后巴巴地去给于三妞吃。
凭什么?!
于二丫一辈子都没有翻过去这三字:凭什么?
于二丫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比于三妞差在哪里。
凭什么于三妞在于家被宠爱,还能得了柳家的眼缘。
凭什么同一对爸妈生的女儿,于三妞能成为千金小姐,她于二丫就只能一辈子穷困?
柳墨馨从小便知道亲二姐对自己的不喜。
长大后,每多见一次,柳墨馨就能感觉到亲二姐对自己的恶意又更重了几分。
所以柳墨馨从来避免与于二丫交流,尤其避免与于二丫单独相处。
柳墨馨一视同仁地为自己的每一个血亲都思考过他们适合从事什么工作,并将她的思考结论告诉了他们。
包括于二丫,柳墨馨也思考了,并在给家里人写信时告知了。
其他血亲照着柳墨馨的指点做了,只有于二丫,因为嫉恨柳墨馨而坚决不做。
于二丫还对于大凤说:
“于三妞难道会不知道我不喜欢她?”
“换成你,你会为了讨厌你的人真心打算吗?”
“她给我的那些建议,肯定是害我的!”
“她给你们提建议,都是单独写信给对应的人,你们收到后愿意让其他人看是你们自己的选择。”
“但给我的建议,她却是直接写在给家里所有人看的信里。为什么?”
“她这是不给我不做的机会。她要利用家里其他人给我施压、逼我跳入她给我挖好的坑中!”
于大凤劝于二丫:“亲姐妹,不会的。”
于二丫:“什么亲姐妹?她成为柳墨馨时才四岁,她跟我们能有什么亲情?写信?谁知道是不是她亲自写的。千金小姐有的是仆人。”
于二丫执拗起来,家里人的劝说也好、施压也好,都不好使。
于二丫就是完完全全地不按柳墨馨的建议做。
甚至,故意与柳墨馨的建议反着来。
连对“好好读书”这句话,于二丫都要考出倒数第一来表明自己的不屈服。
于家人见于二丫非要如此,劝了一阵后也便由着她了。
毕竟,于家人早已经习惯了忽视于二丫,要不是为了给柳墨馨面子,于家人还真不想忍着别扭地天天关心于二丫。
于二丫看到家人们的放弃,先是欢喜自己胜利了,然后是愤怒他们又开始当她不存在,继而认为这就是柳墨馨折磨她的手段。
最终便是,于二丫又多恨了柳墨馨一分。
之后一年又一年,于二丫看着亲人们一个接一个具备了发财的手段,即使柳家给的买女儿费已经花光,于家也依然生活滋润。
于二丫开始心动,偷偷尝试了柳墨馨曾经给的建议,然后,把自己攒了多年的小金库赔了个精光。
于二丫暴怒地对家里人说:“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们这下看到了吧,她就是想害我!”
柳墨馨得知此事后,写信来解释:
“我写给你们的每一个建议,都是基于我写下建议的当时对你们的了解。”
“人和社会都会不断变化。去年的建议不一定适用于今年,对中学生的建议不可能适用于大学生。”
“我之前给二姐建议时,我对她的认知是‘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初三生’,我认为她当时最好的目标是‘考入公立普通高中’。”
“考虑到二姐念书时经常难以集中精神,所以我又附带建议她可以适当地做一些手工活,调节心理压力,也顺便赚一点零花钱。”
“可二姐现在,职高都毕业快两年了,怎么可能还去实施那个建议呢?”